张江长三角科技城

卡车文化的生根发芽

近年来,卡车文化不断被塑造和重新定义,究其根本,在于外国卡车文化进入中国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小到一幅色彩分明的车身涂鸦,大到生存状态的同等比较,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多米诺效应逐渐被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所注目。为此,《中国汽车报》发起了为期9天的卡车文化节,围绕“卡车文化”这一中心点,呼吁卡车行业里更多的精神文化与沟通交流。

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生活、工作的提炼和升华。在牛耕、马耕时代,人们热爱自己的牛、马,“大牲畜文化”也应运而生,所以会有牛仔节、奔牛节、赛马竞技等等文化活动。对于北美人而言,家用小型卡车是中产阶级的“标配”,卡车就是他们的当代牛马。由于朝夕相处,人们自然想把它打扮得靓丽一些,让它参加各种竞技,这和昔日牛仔骑士炫耀马匹、骑术,道理是一样的。与之相比,中国卡车在城市化进程开始后反被赶出了都市的边缘,大卡车尤其是敞篷卡车被当做污染源和有碍城市观瞻的事物,远远清出了环线以外的郊区县。

其实,中国并非没有属于自己的“卡车文化”.在几十年前,卡车还是宝贝的时代,有着“五十岁的老司机笑脸扬”的歌谣;在川藏线、滇藏线上,“多带一根绳子”以便救助遇险车辆都成为许多卡车司机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都是有中国特色的“卡车文化”最隐性的一面,只在个别年代和地区的出现,这也预示着整个中国社会孕育“卡车文化”的环境尚未成熟。如今,作为一个走向现代化、建设汽车社会的国家,更加不可能离得了卡车,自然会慢慢滋生出属于自己的“卡车文化”.不过,要孕育出这个环境,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和引导,假以时日,才能让“卡车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