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长三角科技城

六小龄童出演中美合拍片《敢问路在何方》。

核心提示

“我是去海外取经,希望中国电影未来能和好莱坞平等,有更多好电影。”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导演徐克回忆了自己在海外执导的经历,并回答了为何选择回中国的原因。

徐克说,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不分国界。“跨文化合作非常必要,让文化的空间更扩大,呈现的效果更丰富。”

徐克的“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平等”的愿想从目前来看任重道远,可毋庸置疑的是,“跨文化合作”正慢慢变成现实。

23日北京电影节落幕,期间,相继曝出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的消息。中国电影牵手好莱坞,已然从中国明星在好莱坞大片里“打酱油”,开始向高规格、纵深化方向发展。目前,不少中国电影公司开始部署海外市场:3月下旬,电广传媒牵手狮门影业将展开15亿美金巨额合作;4月初,华谊美国公司与STX娱乐公司签订3年内不少于18部的电影合作计划。自今年开年以来,无论是传奇东方、AtlasEntertainment、中影和乐视联合支持张艺谋新片《长城》,还是博纳影业、Studio8、三星电影公司共同投资李安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诸多大制作电影,都开启了“中美合作”的全新模式。

“中方的故事 西方的技术”,似乎这是一条取长补短的理想模式。按照中国片方的宣传,这样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抢占国内外电影市场,让中国电影元素走向世界,让世界经验来到中国。中国电影公司“组团”牵手好莱坞会不会是一场一蹴而就的游戏?双方的深度合作如何跨越文化分野、彼此迥然不同的行业规则?南方日报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合拍动机

中国故事吸引好莱坞投资

4月15日,中美合拍3D魔幻电影《敢问路在何方》在北京宣布项目启动。为了展示自己的“宝刀未老”,56岁的六小龄童现场耍起了金箍棒,还轻松地来了个“一字马”,他即将在中美合拍的新电影中再度扮演“美猴王”.

这部电影中,“师徒四人”对观众来说都是老面孔:1986央视版《西游记》的六小龄童、马德华、迟重瑞,和2000年版“沙僧”刘大刚后再聚首。前两位已确认出演,另两位也极有可能出演。

“到了80岁,我还愿意饰演孙悟空。”将《西游记》拍成大电影一直是六小龄童的梦想,可30多年来,他才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机会。

美方公司来头不小,是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业。副总裁罗伯·摩尔对项目表现出极大热情,“孙悟空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士,《西游记》这个故事也非常魔幻,特别适合用现在的新技术呈现”.据透露,他们将会用《变形金刚》系列、《美国队长3》和《终结者6》的特效技术,全面升级这个中国故事。

改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拥有广泛受众群体。从当天的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就可以预见: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多年来重播3000多次,观看人数达到60亿人次,相当于全中国人每人看了四遍。这一回,《敢问路在何方》希望让影片走向国际。在主创们看来,影片由中美合拍颇为理想,“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否则《西游记》会被国外朋友排斥,无法走向世界”.

在不少好莱坞电影人看来,中国故事是一个“富矿”.曾监制过《X战警》《魔戒》《变形金刚》的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汤姆·德桑托就是前来中国找故事的“掘金者”之一。三年前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他宣布与中方合作,要将中国神魔小说《封神榜》拍摄成电影《封神天下》三部曲。汤姆·德桑托信心满满地认为,他和他的团队一定能把中国的故事推向全球。

汤姆·德桑托同样来到了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并谈及了目前还在制作中的《封神天下》。将东西方连接到一起,打造出以中国神话为基础的第一部全球化电影,这是汤姆·德桑托的期望,“我们在寻找彼此的连接点”.

本届电影节上,“合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电广传媒牵手狮门影业将展开15亿美金合作,华谊美国公司与STX娱乐公司签订3年内不少于18部的电影合作计划,乐视、海润影业等中国电影公司等都在积极部署海外市场。业内人士发现,双方的合作已经从单片短期联盟转向了长期合作计划。

“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合作,这是必然的趋势。”北京新影联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斩钉截铁地说。

周铁东曾经是中影海推公司总经理,长期与海外片商打交道的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不久后,就提出了“中国机会”的概念。七年过去了,“中国机会”被各种行业的事实所印证。“虽然中国电影在内容及产品方面还没有达到饱和,但在资本层面已经开始溢出,自然会溢出到更需要资本、更能接纳资本的成熟海外市场,比如好莱坞。”周铁东说,对中方企业来说,加强与好莱坞企业的合作,不仅能扩大企业的全球影响力,还能引进好的内容制作与商业模式。

合拍难题

中国电影急需拓展海外影响力

近几年,包括影视在内的中国文化,已经不由自主地卷进了世界流行文化的大潮。中国电影国内票房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然而在海外却知音难觅。以2014年为例,中国国产片票房约161亿元人民币,而国产影片的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仅不足19亿元。与之相比,2014年,美国影片在本土及海外市场分别为103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好莱坞在全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中国电影海外认知状况堪忧。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的《中国电影国际生存状态》调查,受访的外国观众鲜有人接触中国电影。他们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动作片”“功夫片”的印象中,所熟知的中国演员大都是李小龙、成龙。

过去的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必杀技”是功夫片,而这个“武器”在用了几十年之后,已经没有那么灵光。功夫片已不再是中国电影的特产,不再是中国电影独享的类型资源。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成为近几年常被提及的案例,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堂好课。《功夫熊猫》系列前两部累计全球票房已超过12亿美元,被译成45种语言,并在中国获得不俗口碑和票房。导演滕华涛2008年从大银幕上接触到了熊猫阿宝和盖世五侠的故事,和很多中国电影人及观众一样,他的反应也是“熊猫和功夫这件事,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

“中国有好故事,但是没能把好故事讲到全球去。”周铁东认为,《功夫熊猫》是用好莱坞的瓶子装了中国故事的酒,“为什么这样的中国故事不但没有打折扣,反而成了文化卖点?值得我们反思。”

从1994年开始,好莱坞大片登陆中国已经有20余年。这些年来,“好莱坞”有时候是中国电影的老师,有时候又是票房劲敌。如今,中国电影人对好莱坞已不再抱有“与狼共舞”式的惊惧戒备心理,而是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他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何须对抗?不妨与好莱坞握手商谈共赢。”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功夫熊猫3》变成了中美合拍片。该片中方团队的大本营落户上海,是一家名为东方梦工厂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的东方梦工厂是国内动画电影行业中唯一一个中美合资公司,《功夫熊猫》出品方美国梦工场动画占总投资额的45%.

东方梦工厂有着自己的中国逻辑:首选动画电影,主拍中国题材,市场面向世界。按美国梦工场动画四年一个周期的制作节奏,即将于2016年公映的《功夫熊猫3》成为其首次制作亮相的作品。

“我们可以自豪地讲,东方梦工厂与好莱坞的合作是目前最深入、最切实、最全面的。我们在切切实实地‘合拍'.”东方梦工厂公共关系与传播高级顾问杨伯宁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7年前就被熊猫阿宝的故事所吸引的滕华涛,去年加入了《功夫熊猫3》的创作团队,他的身份是中方执行监制。接下来,他会与东方梦工厂合作,做一些原创动画项目,项目有望在今年或明年启动。“依旧是比较中国化的故事。希望讲故事的方式是好莱坞式的,但又是中国原创。”

合拍前景

向好莱坞电影工业借鉴经验

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好莱坞的交流与合作,并推动中国文化“借船出海”,这是中国电影公司目前在做的事情。无论是东方梦工厂,还是近来频频传出的中国电影公司与好莱坞达成深入合作协议的消息,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由“借船”出海已初具雏形。

“中美合拍”会带来哪些共赢?这是双方电影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与好莱坞的电影合作,本质上是一场跨文化合作,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同市场、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等重重阻隔。目前,中国与国外合拍电影经常遇到各种观念分歧,因此中外合拍片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好莱坞的先进技术、制片理念,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助于提升国产电影的市场空间。比如张艺谋正在筹拍的电影《长城》即由乐视影业与美国传奇影业联合制作,借助后者的技术和知名度,影片多了一重保障。而票房达到10.5亿元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特效团队也来自于电影《阿凡达》、《加勒比海盗4》的班底。

“中美合拍”的一个利好是,有助于把中国文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出来。与华谊兄弟达成合作协议的STX娱乐公司CEO罗伯特·西蒙斯介绍说,3年内双方合作的18部电影类型多元,包括喜剧片、剧情片、动作片等。“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制作出在全球都具有吸引力,同时也适合中国市场的影片。而更宏观的目标是,希望我们的电影有很大影响力,而且可以吸引全球观众。”

在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看来,中国文化的土壤里有很多适合全球化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比如神话故事,点击量高的网络小说等。“这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必须有强大的电影工业基础支持,当中国的文化优势被好莱坞的制作实力’加持‘后,我相信,中国电影也能生产出自己的’哈利波特‘.”

SMG尚世影业去年宣布与迪士尼影业共同开发迪士尼品牌电影。曾任SMG尚世影业首席执行官的苏晓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迪士尼方面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想拍成中文片还是英语片‘,我回答说想拍英语片,否则不可能打入全球市场。他们的答复是,如果拍英语片,即便小说在中国再有名,美国人不知道也没用。”

以华谊兄弟与STX娱乐公司签订的18部电影的片单为例,其中既有适合某区域比如北美市场的影片,也有面向全球的电影。目前看来,面向全球的电影仍是合作的难点,如何将中西方审美观结合在一起,彼此需要足够的时间互相交流,理解、融合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是重点。

对于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的前景,也有业内人士泼了盆冷水,认为这其实是一条“弯路”--中国电影不应该盲目迷信国外导演和国外团队。导演高群书就认为:“好莱坞的规模、技术是好,但它的故事未必就一定比我们中国的故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喜好,日本、韩国、法国的票房冠军都是本土的电影。”高群书认为,中国电影人更应该学习韩国,韩国是把好莱坞的规律和本土文化结合得最好的国家,而中国文化和域外文化差别较大,对电影理解存在的偏差较难弥合。

“与好莱坞深度合作,对于中国电影目前尚不成熟的工业流程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我们可以学习好莱坞发达的电影工业,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管理的理念,他们在每个环节的工种上都精益求精。”滕华涛说。